作者:唐志刚 陈孝钧 马良才 杨满平

摘 要: 镇巴毛尖品质优异。通过对镇巴毛尖历史、现状的分析,提出镇巴毛尖下阶段发展思路目标,为后期镇巴毛尖发展提供借鉴。

1 镇巴毛尖发展历史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镇巴产茶历史悠久,植茶约2 700年,镇巴县巴庙镇是古巴国起源地之一,战国时期巴国地方已有贡茶记载,可见此时巴人利用茶叶已不少于数百年。

《镇巴县志》记载镇巴茶叶可上溯至晋,盛于唐,曾为贡品。唐代的“茶马互市”和宋、明的“茶马法”,开辟了广阔的茶叶市场,促进了茶叶生产。《宋史·唐文若传》云:高宗时唐“入官通判洋州,西乡县产茶,亘陵谷八百余里。”《明史·食货志四·茶法》载:“洪武四年户部言陕西汉中金州、石泉、汉阴、平利、西乡诸县茶园四十五顷茶八十六万余株。”《清一统志》云:“茶出西乡县归仁山。”宋、明和清嘉庆七年(1802年)前,镇巴地属西乡县辖,归仁山在今镇巴渔渡坝。镇巴毛尖生产区即为这一带。

民国32年(1943年)6月28日镇巴县政府报省的《漆茶木耳桐油生纸产销情形调查表》列:“本县产茶2 460斤,主要产地为仁村、兴隆、纳溪等乡”,民国36年(1947年)财政部陕西区货物税局南郑升局的一个文件中称:“镇巴观音产茶六七万斤,惟品质低劣,兴隆仁村亦属产茶区,但为数极少,全县三乡产茶约计十余万斤,至1949年底,全具共有茶园1 100亩,年产茶6.6万斤。”

镇巴毛尖在几千年的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与茶有关的地名和建筑。镇巴县有陕西第一座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茶叶建筑———雾毫亭,三元镇的茶和村,各地小地名叫茶垭子、茶园村、茶园坡等,最著名的就是雌鸡岭上茶、白河井中水。

镇巴许多生活习俗都与茶有关,如客来敬茶,男方到女方订婚有一样礼物必须是茶叶。男女新婚时女方亲戚需要对男方家长交代事情时叫泡茶。母亲去世后,母亲的娘家人来吊唁后如果对本家有事需要沟通时也叫泡茶。在镇巴毛尖生产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茶歌、茶书法等茶文化。

《汉中茶文化》中记载,镇巴毛尖在秦汉时又称为雌鸡岭毛尖贡茶,后来沿用紫阳毛尖、中园毛尖、陕西晒青茶、巴山毛尖、定远毛尖、镇巴毛尖等名称。其品质特征为:外形条索紧秀,锋苗显露,绿润显毫;汤色嫩绿明亮,香气嫩香高长,滋味鲜爽回甘,叶底嫩绿匀整,极具地方特色。1969年以前该茶属于晒青茶,1969年以后通过引进半机械化制茶改晒青为烘青,茶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升。镇巴毛尖的演化发展,带动了镇巴茶叶科技的进步。镇巴诞生陕西第一只木制茶叶揉捻机、陕西第一块无性系茶园。研究的茶课题多次获得科技成果奖。

2 镇巴毛尖发展现状

进入21世纪,茶产业成为镇巴农业支柱产业,出台了《镇巴县茶产业发展规划》《镇巴县茶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并列出专项经费支持产业发展。进入脱贫攻坚期间,镇巴茶产业充分发挥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成为产业脱贫4+X产业中的主导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聘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鲁成银研究员为镇巴首席茶叶科学家,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为镇巴重新制定了《镇巴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按照“统筹规划、规模发展、龙头带动、成片推进”的思路,以资源优势为先导,以品质兴茶、绿色兴茶、品牌兴茶和科技强茶为抓手,实现由传统农业向产业结构合理、组织模式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现代茶产业转变,将镇巴县打造成为陕西有机茶第一县。

近年来镇巴毛尖更是以其优良的生长环境、优美的茶叶外形、优异的茶叶品质,不断获得消费者和各级专家的认可,先后在中茶杯、国饮杯、杭州茶博会、北京茶博会、杨凌农高会以及省市茶叶评比中获得各种奖项(金奖、特等奖、一等奖等)。镇巴县已经成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十大魅力茶乡”、全国重点产茶县、中国茶乡。镇巴县在兴隆镇、杨家河镇启动了以茶为主题的三产融合试点,兴隆镇打造的“茶里水街”特色小镇辐射茶园1.5万余亩,作为镇巴县城的后花园,是城镇居民休闲、旅游的良好场所;杨家河镇与康裕茶叶有限公司合作启动了沿“荔枝古道”打造汉唐文化主题的茶旅融合特色示范区工程。特色的秦汉文化、红色文化为茶、旅游、文化多产融合发展提供了优势资源,两个特色示范工程启动标志着镇巴县多产融合发展的产业新形态逐步形成。

镇巴毛尖生产区茶园现14.5万亩,年产毛尖3 150 t,茶叶产值4.5亿元以上。保护区内从事茶产业者1.92万户6.8万人,人均茶叶收入达4 780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1.02万个,单项增收1.82亿元。涉及脱贫户3 256户,10 318人,户均增收1 000元以上,重点村镇一些贫困户增收5 000元以上。茶产业已经成为镇巴脱贫增收主导产业,也将成为乡村振兴重要产业,为创造富裕、和谐、美丽、活力、幸福的镇巴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3 镇巴毛尖未来展望

根据《镇巴县茶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8年)》,到2028年全县依托镇巴毛尖地理标志区域品牌,镇巴毛尖保护区面积达到20万亩,良种化率提高到60%,生产镇巴毛尖10 000 t,实现一产产值15亿元以上。全面实施“全域有机”战略,建成陕西有机茶第一强县,建成三产融合示范企业或特色小镇3家,成为陕南茶业融合发展的示范基地。实现镇巴毛尖发展预期目标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3.1 以绿色、有机引领基地发展

镇巴毛尖深得市场的认可,核心在于其生态环境优越,品质优异。生态将一直是未来发展的独特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按照绿色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开展以农艺措施为主,物理、生物措施相结合的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措施;推广茶园抑草、控草新技术;推行茶叶全域绿色、有机化生产;引导企业开展绿色、有机认证;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鼓励使用茶树专用肥、生态肥、有机肥,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坚决杜绝在茶园中使用化学农药、除草剂;加强生产过程管理,全程建立生产档案,对鲜叶产地来源进行跟踪管控;对加工企业的原料进厂查验、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出厂检验及从业人员健康管理进行重点监管;逐步实现清洁化、连续化、智能化的不落地加工。

3.2 以标准、规范严控茶叶品质

严格按照《地理标志产品镇巴毛尖》产品质量标准、《镇巴县茶叶生产技术规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镇巴毛尖区域公用品牌管理办法》严控镇巴毛尖品质,坚持环境有要求、生产有标准、准入有门槛、过程有管控、品质有保证、全程可追溯、消费可查询、投诉有回应原则,严格规范品牌管理;不断完善产品定位、标牌标志形象识别和传播诉求用语,逐步实现镇巴毛尖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统一包装的“四统一”。

3.3 政府、市场携手提升品牌知名度

通过政府、市场携手,全力培育“镇巴毛尖”区域公用品牌,树立成为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的目标。一是全力做优做靓品牌。做优做靓镇巴毛尖,按照“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模式,鼓励、引导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使用区域公用品牌,重点鼓励一批有规模、有前景、基础牢、效益好的企业开展国际国内品牌营销推介活动,把镇巴毛尖打造成国家级名牌产品,培育一批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企业品牌。二是持续加大品牌推广力度。持续举办镇巴茶产业发展高峰论坛、镇巴茶产业发展大会、陕西省网上茶博会(镇巴专场)等活动。在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投放广告;在北京、西安、兰州、深圳、南通等大中城市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建设镇巴县城茶叶一条街(茶叶专业市场),在建好镇巴毛尖体验专营店、加盟店、旗舰店的基础上,同步建立健全线上营销体系。进一步提高镇巴毛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把镇巴毛尖打造成引领镇巴茶产业高质量率先突破发展的知名品牌,不断扩大镇巴茶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三是加大镇巴毛尖原产地产品保护力度,杜绝外地茶冒充镇巴茶销售,严厉打击侵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原产地保护标识使用权的行为。四是完善质量追溯体系。积极运用区块链技术,加快建立茶叶质量追溯体系。支持“三品一标”建设,开展GAP、HACCP、ISO等相关认证,提升产品质量管理水平。推广应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健全茶叶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作者:唐志刚 陈孝钧 马良才 杨满平 陕西省镇巴县茶叶技术指导站

来源:《西北园艺(综合)》期刊

推荐内容